他剛剛榮獲2020年度“浙江建設工匠”稱號。1987年作為一名瓦工(現在稱砌筑工)進入浙江三建,他在工作中學習運用建設部推廣的“2381”砌墻法,從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入手,在實踐中認真揣摩,在技術上孜孜探求,砌墻的水平不斷提高,練就了一套“緊、平、靜、快”的絕招,在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。曾獲得由建設部、團中央、全國總工會等10部委組織的首屆全國青工技術比賽建筑系統瓦工比賽第七名,被授予全國青年瓦工技術能手。先后被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授予全國新長征突擊手,浙江省團委授予省新長征突擊手、百業青年標兵等榮譽。
他從山區走來
1987年的春天,在浙建集團與泰順定點幫困扶貧活動中,夏克海這個從小長在泰順深山里的小伙子,被選中進入三建集團工作。
19歲的他拿起了泥刀從事泥瓦匠工作,這是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干的苦差事,夏克海選擇了它。從搬運磚塊水泥手工拌砂漿到砌筑,手上的血泡破了長,長了破,最后成了一層厚厚的老繭,他沒有叫苦,就是這樣做一行愛一行,更是專一行。在工作中,虛心求教老師傅,連休息時,也時常把磚塊捏在手里左右琢磨。
在別的年輕人圍在黑白電視機前看電視的時候,他卻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建筑部推廣的“2381”砌磚法理論知識,把兩種步法、三種身法、八種鋪灰手法和一種擠漿動作深深印刻在腦中,白天在工地上予以實踐,把這個砌筑技能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。他從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入手,平時每干一場不同的活兒,他總是要事先琢磨一番并認真觀察老師傅們操作的步驟和技巧,認真揣摩,細細品味,不懂就問,直到自己領會、掌握為止。就這樣寒來暑往,他一身塵、一身汗地在自己崗位上摸爬滾打,在技術上孜孜探求,砌墻的水平不斷提高。
參加工作不久,夏克海就受建設部、浙江省建筑安裝技術學校邀請,擔任江蘇省江都縣建筑技術學校“2381”瓦工砌筑法培訓班教練,該瓦工砌筑法技術得到建設部、江蘇省建設廳、江都建筑技術學校領導和培訓學員們的一致好評。
關于工匠精神,夏克海的解讀是踏踏實實把技術學好、用好。他在擔任泥工班組長期間,經常與所在班組里的同伴們互相交流學習,在提升自己技能水平的同時也帶動大家一起進步、提高,使所在的班組技能水平在整個公司里成為佼佼者。
從瓦工到全國新長征突擊手
談起首屆全國青工技術比賽,他歷歷在目。
比賽從1990年6月開始,層層選拔,一直到10月結束。在那場賽事中,他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青工技術大賽建筑系統瓦工比賽,榮獲第七名,被授予全國青年瓦工技術能手、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。
參加省級復賽的時剛好是8月,烈日當空,酷暑難熬。多年以后,他仍記得那個炙熱的夏天,在計量學校實驗樓工地上,汗水滴在紅磚上都會“滋”地一聲,他已經在這里連續練習一個多月了。那個盛夏,驕陽不停地烤著,汗水不停地流著,他不停地干著,為的就是要練就一套“緊、平、靜、快”的絕招。一個月下來,墻砌上去,人卻黑了許多。同行圍觀他出的活,說看夏克海砌墻真是一種享受。
通過省級復賽,夏克海直達北京賽場。
比賽當天為1990年10月19日,舉世矚目的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剛結束不久。“我們的競賽場地就在亞運村北側的一個小區工地上,上午八點半,隨著廣播里總裁判長的一聲令下,我和其他47位瓦工選手立即擺開決戰的架勢,我們每個人要砌一段帶拐角的‘三七’清水墻,大約2730塊磚。”夏克海接著說,“參加的選手中,都是各省的高手,心情非常緊張。第一天上陣,對北方的砂漿不太適應,按皮數桿檢查灰縫與往常習慣不一樣。到了第二天,我憑著毅力盡快的摸索和熟悉,逐漸地適應了要求。比賽也是一個鍛煉、學習的機會,各大高手云集,大開眼界。”
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等中央領導同志親臨比武現場,觀看了前十名的砌墻表演,“勉勵我們青年一代要崗位成才,爭當能手。” 到了中年已微微發胖的夏克海回憶當年,臉上仍能捕捉到一絲驕傲神色。
1992年9月,夏克海應邀參加建設部、勞動部、團中央八部委組織的百名全國青工技術能手示范表演團技術交流,到陜西、青海、甘肅、寧夏西北四省,與各省青工技術選手交流瓦工砌筑技術,技術交流結束后,表演團回到北京,觀看了當年國慶文藝晚會演出。“那年我第一次去天安門,說不出的激動。”記憶把夏克海拉回到了那個純真樸實而又滿是憧憬的青春年華。
每場比賽結束,他看了同伴們的磚砌體,又看看自己的,晚上回到宿舍就總結比賽教訓,尋找自己不足的地方。這個山區來的小伙子,有股子憨勁,勁頭一上來,就無法阻擋,非要查個水落石出不可。泥工這活兒又臟又累,多數年輕人都不喜歡,夏克海卻偏偏愛上了這一行,一心一意做一事,一輩子與之為伍。
工匠精神代代傳
榮譽既是一種光榮,也是一種擔當,在做好本職工作同時,夏克海將自己所學所悟毫無保留地傳給學徒,傳幫帶出一批踏實肯干、吃苦耐勞又創新有為的徒弟。
夏克海自小在山區長大,后來離開家鄉來到杭州,他在分公司工會主席的崗位上,分配進來很多來自東北、湖南、廣西等地的大學生員工,看著一張張純真質樸的臉龐,他仿佛看見自己年輕的時候。他不僅為青年員工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,而且關心他們生活中遇到的難題,竭盡全力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和展示平臺。
“后浪”聶伍軍也是集團的一名砌筑工,他憑著精湛的技藝獲得“浙江省建設工匠”“浙江省金藍領”“浙江省最美建設人(提名)”等榮譽。夏克海不惜把自己的本領傾囊相授,比賽前耐心細致的給聶伍軍上“私教課”,不僅教技術,更把大賽臨場經驗一一傳授給這位“學弟”,使其在各大技能比賽中大放異彩。2018年7月,由夏克海帶隊參加浙江省建筑業職工技能大賽,聶伍軍在本次大賽砌筑比賽中獲得了冠軍。
一路走來,從泥瓦匠到“新長征突擊手”,在他眼中不斷學習是一件分量很重的事情,所以他常鼓勵年輕人要多學本領、技能,“要想成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,打鐵還需自身硬。青年時期多經歷一些摔打、歷練,并且把每一件小事、每一個細節都做到完美,才有機會成就自己。”除了工作的時候,夏克海不善言辭,他思考良久說了這句話:“泥瓦匠那段時期的工作經歷、組織對我的嘉獎、信任和鼓勵,深深影響了我一輩子”。
所有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人,都值得尊敬。把墻砌好,干一行愛一行,夏克海用34年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勞動之美,一磚一瓦砌起了他對這份職業的熱愛,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凡的勞動人生。
作者單位:浙江三建